宋朝印刷为何很少“差评”?纸好墨好工人好各行业相互促进
来源:贝博足球app平台 发布时间:2024-09-05 18:41:25早在战国时期,印刷术就已经初现雏形,只不过当时的印刷术规模很小,基本类似于今日的印章。
随着时间推移,印刷术逐渐经历了墨拓石碑、雕版、活字版几个阶段,推动着中国古代文化产业前行。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高峰时期,同时也是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极好的一个时期。其中宋朝更是印刷产业发展的一个高峰,产品在每个方面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还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可谓是印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印刷术发展的几个阶段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其中雕版印刷术普遍被认为出现于唐朝,而活字印刷术可以确认出现于宋朝。
关于雕版印刷术,普遍的观点是,这种印刷术最初起自民间,也正是因为起自民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这种印刷术出现的时间才难以确定下来。雕版印刷术出现后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发展到宋朝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
宋朝时,雕版印刷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技术上实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革新。北宋时期,刻本都是白口,到了南宋中期时,黑口的刻本慢慢的出现并投入使用。
这两种不同的刻本,在能够印刷的格式和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后者的格式更为丰富,能够印刷的内容也更多,能够符合更多的要求、适应更多的情况。除了雕刻方式外,宋朝时雕版印刷术的字体也出现了一些发展。
在这个文化发展的小高峰时期,雕版印刷术主要是采用软笔书法,早期时主要使用欧体,后期以颜体和柳体为主。雕版印刷术中字体的变化,同时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倾向。
除了雕版印刷术外,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宋朝印刷术的发展。相比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灵活性更高,效率更加高,同时耗材率更低,可提供的印刷服务更多。
和印刷术息息相关的两个产业,分别是制纸业和制墨业,这两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印刷术的发展能否落到实处。这二者中如果有一方面拖后腿,那么印刷术的发展就会大为受限。
幸好,宋朝时期,不论是制纸业还是制墨业,发展得都非常好。宋朝用于印刷的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竹纸,另一种是皮纸,还有些商家会选择麻纸作为原材料,不过数量很少,并不能和前两者相提并论。
竹纸,相对而言质量比较差,因为竹纸的颜色偏黄,纸张比较薄,放置时间久了,颜色还会变黑。皮纸的颜色非常白,纸张也很厚。显然,皮纸质量更好,更为适合印刷。
不过皮纸印刷成的图书价格自然更高,并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因此竹纸依然占据了不小份额的市场。关于纸张材料的选择,不只需要仔细考虑纸张的价格,不同地域的地理因素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
制墨业在宋朝的发展也非常好,这一时期制作出的墨,颜色精纯且色调足够,能够符合当时文人们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墨工,这对印刷业而言绝对是一大助力。
印刷业能够在宋朝得到良好发展,最大的外在助力莫过于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政策对一个行业的影响力非常大,当政策为一个行业“开绿灯”时,即使这个行业自身的实力并不强,仍然能获得较好的发展,更何况是印刷业这种本身实力就很强的行业。
宋朝政府对印刷业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同宋朝统治者的内心倾向有很大关系。宋朝历任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以文治国,将文人的地位提到历史最高,与文人相关的产业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众所周知,宋朝对外军事弱势,常年被少数民族政权打压,在军事上自信不足。开国皇帝的亲身经历又让宋朝统治者难以对武将们完全信任,不愿意下放太多权力,不停地以文臣压制武将。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统治者重视图书、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其实本质上还是为提升文人的地位、压制武将的社会地位。以此为基础,宋朝统治者力求建立超越前朝所有时期的国家图书馆,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多有努力。
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宋朝政府,不仅格外的重视图书,同时也非常看重教育和书院的发展。宋朝出现了至今仍然名气很大的四大书院,这四个书院不停地收集培养各地的优秀人才,转而将这些人才输送至朝廷处。
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印刷业的存在,毕竟书院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印刷业的支持,学生们手中的教材和能寻得的资料都要归功于印刷业。凡是宋朝文化相关行业的发展,都能够对印刷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与此同时,四大书院也是藏书很丰富的地方,而且这些藏书年年都会进行一定更新。也有不少学生,会选择印刷书院内的藏书,这些都侧面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
印刷业和这一些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互相推动过程,这一些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印刷业的参与,印刷业发展良好的同时也能够反哺这一些行业。再加上政府对这一些行业的支持,整个闭环之中的生态体系一切良好。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因为政府对印刷业少有限制,所以雕版印刷的中心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不要小看这种地域普及的力量,古代交通不发达,如果地理位置较近的地区没有一个雕版印刷中心,那么技术和材料上的革新很难实现全国同步。
雕版印刷中心遍布全国,对印刷业而言好处很多,除了革新能轻松实现近乎同步外,材料的就近调动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稳定了市场。如果常常会出现类似“洛阳纸贵”的现象,那么市场的不稳定将给印刷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文治的最高峰,宋朝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宋朝的国家图书馆规模非常大,图书数量很多,从某些角度看确实是当时的历代之最。
统治者不仅注重图书,同时也很看重图书的典藏工作。在宋朝,有非常完善的图书典藏机构和相关的管理机制,其实关于图书的典藏工作,很多时候都不可能会受到统治者重视,因为这种工作枯燥无味,且并没有太大的现世意义。
即使是做好图书典藏工作,更多的不过是福泽后世,今人能获得的实际效益有限。不过宋朝统治者如此重视文治,自然对图书典藏工作也“爱屋及乌”。
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图书典藏工作的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宋朝关于图书典藏工作的官职,往往是文人晋升道路上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一般被任命为这类官职,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这个人即将得到重用,将成为下一位统治者眼前的“红人”。
许多宋朝闻名史册的重臣、皇帝的老师,都曾经担任过类似的职位,因此这些职位在宋朝官场有时也起着风向标般的作用。相关机构和体制的完善,也能确保身处这类职务的臣子不会犯什么大错,算是一种有功无过的官职。
在宋朝,还出现了对整个中国文化历史都很重要的存在:关于版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假如没有对版权的保护,那么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必然越来越严重,同时市场整体的创作力也必然严重下降。
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而言,如果没有版权保护的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那么许多优秀作品或许根本就不会出现。宋朝的贡献并不只局限于此,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法律。
关于版权保护的法律,对宋朝印刷业的意义也很重要。自从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出现并开始实施后,宋朝印刷业内开始逐渐重视版权,许多小商家不再一味盗版,市场环境得到一定效果改善。
当然,宋朝历任统治者和政府也并不是全知全能,他们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关于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并没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只是一个类似于先驱的存在。
在那个时期,能够提出版权保护的概念,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进步,我们也不能对宋朝政府要求过高。不管怎么说,宋朝印刷业的良好发展是事实,其中纸、墨、工人、政策各项因素,缺一不可。
- 上一篇: AI时代年轻人应该掌握哪些核心技能?
- 下一篇: 早期英语印刷书的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