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工序:症结在于人力成本与设备置换
在印刷链条上,印后曾经因为设备和技术跟不上,滞后于印前和印刷。如今,印前越来越“傻瓜”,印刷也是数字化,印后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印后设备更先进。印后市场就像一块被低估的价值洼地,投资机会逐渐显现。但它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值不值得投资,投资的方向在哪里,怎么去做投资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向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利润低薄、用工太多、手工作业多、效率低下,这是部分中小型印刷企业印后的现状。为减少用工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很多印企都在印后设备方面想办法,比如购买自动化、联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以机器代替人力。
中煤涿州制图印刷厂厂长柳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企业的综合成本很高,只要资金能转得开,肯定要买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尽可能少用人。”
军队印刷质检站副站长刘本奇说:“有个发展比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想把装订这块给撤了,因为它不挣钱。现在它之所以没有撤掉这块,是因为这块能帮助他解决很多人的就业吃饭问题,能让他们挣到工资。”但赔钱不是路子,据介绍这家民企会从另外的地方找补。
柳臣给记者粗算了一下,现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已经不是上涨10%、20%,而是有30%~50%的涨幅。他说:“一个人的工资要涨,员工的综合吃住成本也都在涨,另外社会福利三险一保都要缴纳,这些加起来整体上涨超过30%,接近50%。”
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总经理易智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正常的情况下,企业一年一个人工费用大概在2万元~3万元,10几个人工就需要20万元~30万元。如果购买一台设备,比如二手进口设备,成色还比较好的,也就两三百万元。易智说:“投资买设备,这钱你要怎么去看,是需要做测算的。”
印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印后又是印刷行业里用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它能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但对企业来说,依靠其他手段来填补印后的“窟窿”不是长久之计。以设备代替人工是很多企业的共识。但有的企业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虽然有这个认识,可是力不从心,本来印后就不挣钱,如果再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设备,倘若挣不回钱来,岂不是对这样的企业雪上加霜?这种现状在北方一些企业尤其明显。
刘本奇认为,国外的印后设备价格太高,它与印后装订的赢利不成正比。印后本来就不挣钱,要再把很多钱填进去,不太划算,还不如维持现状。
但南方一些企业的情况并非如此。记者从浙江苍南印刷包装行业协会获悉,该地区做包装印刷的富康集团近日对购进的全自动印后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新增的设备有全自动烫金模切机、全自动糊盒机、全自动手提袋生产线台,形成年增模切、烫金1.2万张的生产能力。
对此,刘本奇分析,南方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外单,这样的企业引进国外设备就没问题。他们敢冒险引进设备,是因为他们的外单活源非常有保证。但是北方的企业哪个敢冒险?除非他们有财力。[next]
一谈到购买设备,无外乎是购买国外设备还是国产设备。国外先进的印后设备的价格并不比印刷机便宜,而国产印后设备现在的技术水平也并不比国外先进设备差。这就给一些公司可以提供了多种选择。
柳臣表示,他们厂今年的主攻目标是装备印后,目前买的设备还是选买比较贵的设备。为什么呢?他说:“设备有成本折旧,贵的设备保值期长,使用年数的限制长,另外它的效率比较高,用人相对较少。便宜的设备,用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而且从保值、效率、使用年数的限制来说,好的贵的设备跟便宜的设备相比,肯定是不一样的。”据介绍,他们已订购了部分印后设备,有的项目还在调研、跟设备商洽谈。比如他们订购的设备有MBO的折页机,锁线机买的是意大利阿斯塔公司的,胶订机现在考察的是德国的柯尔布斯和瑞士的马天尼。
瑞士的马天尼、德国的柯尔布斯的印后设备确实不错,但它们的价格也很可观,比国产设备贵一半。为啥不买国产设备?柳臣说:“如果国产设备好的话,当然愿意用国产的。我们前两年上的国产联动线,用了两年以后效率显而易见地下降,而且用人又很多,挺麻烦。”
我国著名印后专家王淮珠表达了她的不同看法。她说:“现在咱们国产的印后设备已达到国际标准的有好几家企业,如深圳精密达、湖南新邵、上海紫光、上海紫宏等,它们都生产装订机,而且它们好多设备都出口,如深圳精密达的设备出口40多个国家。还买什么国外的设备,国外还买咱们的设备呢。”
王淮珠介绍,深圳精密达最近推出了时速为1.2万本的印后设备,这个速度达到了国际水平,是国内领先水平的设备。前不久安徽新华订购了这台设备,才花600多万元,如果在国外那台设备恐怕要到1000多万元。易智也表示,现在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也不差,比如在线胶订设备国内国外的水平都差不多。
“印后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市场,现在印后是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随着印后设备越来越先进,数字化程度慢慢的升高,个性化的产品会慢慢的多。”王淮珠对我国的印后市场充满了期待,她认为这个市场值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