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凯发k8登录网址:“一次勇敢换来终身阴影”网红极限项目出意外吓坏所有人

来源:凯发k8登录网址    发布时间:2025-09-05 08:00:07

凯发k8官方网娱乐官方:

  从高处一跃而下,感受失重和大脑短暂的放空,肾上腺素开始狂飙,享受身体脱离地面的自由与畅快。

  近几年,蹦极这项极限运动慢慢的变成为互联网新晋网红,不少景区纷纷开设蹦极项目,相关联的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有人在半空中勇闯天涯,有人被bgm感染留言“替我自由”,但心里还是在犯嘀咕:这绳子真的不会断吗?

  可是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8月26日,湖北宜昌西陵峡景区内蹦极绳子疑似断裂,一名游客落入水中受伤,官方通报中提到游客无生命危险,景区也已暂停营业。据@潇湘晨报报道,有目击者称绳子断掉的位置是安全绑带和绳子的连接处,而在游客被工作人员从水中救出时,水里还有血迹。

  这无疑给追求“passion”的年轻人浇了一盆冷水,“一次勇敢,换来终身阴影”,不少有蹦极计划和意愿的网友在了解这一事件后都打起了退堂鼓。

  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蹦极”,可是没办法保证基本安全的极限运动,又有多少“勇敢者”敢于走向前尝试呢?

  在近两年,蹦极从让人望而生畏的“小众极限运动”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项目”。

  各大景点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引流的好方式,甚至不少把蹦极当作吸引游客的特色名片。目前国内蹦极台的高度、价格大相径庭,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几百块到三千左右不等,但也都各具自身特色。

  为了迎合出片的需求,不少蹦极点都以背景颜值为宣传卖点,峡谷、大海、城市天际线,各种“高空美景”“打卡圣地”任君选择。

  比如大连星海公园的海上蹦极,跳台就建在大海边上,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海上蹦极。站在55米高的跳台上,目之所及尽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仿佛一切烦恼也都能被海风吹散。

  还有吸引人凌晨两点去打卡的贵州猴耳天坑蹦极,许多打工人抢着黄牛溢价票只为“赶着跳坑”。一句“青春没有售价,天坑一跃而下”,大家就在贵州雾气蒙蒙的山间cos起了最有生命力的“猴子”。

  这些蹦极点也都非常贴心,为摩拳擦掌准备猛猛出片的游客附上额外的付费拍摄服务,还在结束后给出专属的挑战证书,把这方面的情绪价值给得满满的。

  甚至对那些“又菜又爱玩”的游客,景区也有招,推出“窝囊版”蹦极满足他们的体验欲。

  艰难从跳台边缘迈出脚步,还没有来得及尖叫,随之而来的不是重力作用下的急速降落,而是身上的绳子以差不多1米/秒的速度一点点慢放。“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离地一米五”。剩下的时间还能在空中多摆几个pose美美出片打卡。

  年轻人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蹦极不再只是勇敢者的认证,更是年轻人向内探索的尝试体验。

  对于“Z世代”的年轻人们来说,他们更加愿意为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感受付费,并且期待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寻求刺激和新鲜感。

  再加上许多明星也晒出自己蹦极时的照片,“一生执着于出片”的中国人便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项张力十足的极限运动。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蹦极时出片的技巧,包括服装、动作、表情等等。达到这些基础要求,就可以用自己的蹦极照成为朋友圈最特别的风景线。

  蹦极在大众眼中,总是与“小众”“极限”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而与其他极限运动有所区别的是,蹦极的技术门槛和生理要求都相比来说较低,但又能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由落体体验,所以给了不少人“纵身一跃”的勇气。

  尽管蹦极的生理要求已经算低了,但是高度近视、体重过轻或者过重不能勉强体验,心脏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亦然,一般在蹦极前也会有一次血压测量。如果身体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就建议还是不要参加这一运动。

  即使在生理上符合蹦极的要求,也并非就是高枕无忧。蹦极过程中突然的加速度和减速有一定的概率会冲击到颈椎或者胸椎,身上的肌肉也有一定的可能因剧烈运动而拉伤。有不少网友都表示在蹦极后会出现浑身酸痛的情况。

  蹦极点在蹦极前会要求游客签下一份“免责协议”,俗称“生死状”。在此次出现事故的宜昌西陵峡蹦极点,游客也会签下一份“特别约定”,其中除去个人隐私信息和一些疾病情况需要填写外,还有一段特别规定:

  倘若因我个人未遵守高空弹跳之规定而发生任何意外,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绝不影响其他人,更不可因此控告贵公司和教练。

  实际上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或者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无效。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意外,蹦极点还是要承担责任。

  在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地狱笑话”:蹦极点的绳子何时会换呢?答案是绳子断掉的时候。

  蹦极使用的装备大致上可以分为绑腰和绑脚两类,具体可以拆分为安全带、弹力绳和锁扣。

  蹦极使用的绳子是由许多根橡皮筋弹力绳捆绑组成的,在蹦极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方面的要求国家标准中规定,当绳子使用达额定次数或者断丝超过5%时,必须更换绳子。

  而此次造成事故的,据目击者称可能是连接绳子和安全带的锁扣出现了问题,最后导致游客在高度40米左右的地方坠落。

  除此之外,蹦极工作人员也是另一影响因素。有不少网友都有过吐槽,蹦极时不是自己主动“跳”下去,而是被工作人员直接“推”下去的,整个蹦极体验都是在惊心动魄中完成的。

  尽管这原因是有些游客出于恐惧一直犹豫不敢跳,以及提高效率让下一位游客更快进行体验,但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今年6月27日,一位女士自述在千岛湖蹦极时被工作人员推下,在过程中被撞伤了下巴和鼻子,几天后被确诊为脑震荡。

  设备是否都有日常检查测试?工作人员是否都有过专业的培训?应急措施能否快速响应?景点一点小小的疏忽,就可能给游客的安全导致非常严重的威胁。

  对于这届年轻人而言,波澜不惊的生活磨去了大部分激情,可人生也不过区区三万天,又不甘心如此平淡地度过。

  而蹦极、跳伞等极限运动,又给了人们一次心脏猛烈跳动的机会,似乎这种更强烈、更极端的体验会让生命留下更为深刻的痕迹。那一刻的极致自由和心跳,是对日常琐碎和精神麻木最有力的反抗。

  人们迷恋的是年轻的热忱和勇气,是自由落体和“劫后余生”的释然,是在单调生活中还能由此鼓励自己继续往前走。

  但这种极限运动本质还是冒险。尽管随着安全措施的标准化和监管的完善化,蹦极的风险已大幅度的降低,但是时不时发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故还是在提醒着我们:生命的重量需要更有力的支撑和托举。

  可对于商业化的蹦极景点而言,极致的安全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客流量。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更换,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对利润的追求可能会无声地侵蚀这些对安全的投入。

  根据@大象新闻报道,此次宜宾蹦极事故的涉事企业成立于1998年,主营蹦极、攀岩等项目,在2017年曾被西陵区文化与旅游局抽查,结果为攀岩项目已停业。而在蹦极事故发生后,整个景点都暂停了营业。

  此次事故的发生,也给各个以极限运动为卖点的景点敲响了警钟:不应只在事故发生后才想到处理,而应将事故预防落实到日常审查和实际操作中去,积极面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将游客的生命价值视作无法被超越、不容被权衡的终极变量。

  真正的极限运动,其魅力也从来不在于无视风险,而在于用极致的专业与敬畏去驯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