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币“替身”石印版的传说
来源:贝博足球app平台 发布时间:2024-08-30 12:34:401948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发行了一套统一货币,用以收兑旧币,这对恢复和发展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套货币俗称“新蒙币”。
在笔者所供职的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历代货币陈列室内,曾经收藏陈列着新中国成立前与上述纸币有关的几块石制印钞版。这几块印钞版可谓是兴安盟钱币学会成立初期的奠基物件,也是1994年货币陈列室设置建立时的“镇馆之宝”。据悉,该套石制印钞版共计有八九块,但是笔者只见过三块。
其一,长46厘米、宽33厘米、厚7厘米。其表面依次刻有三个图案,中间为本票正面图案,长16.25厘米,宽6.9厘米。图案周边为花纹,四角有面额“五十万”字样,从上至下分别刻有蒙汉文“内蒙古人民银行”行名,并刻有本票名称、本票号码、行长蒙汉文签名。
其二,长46.5厘米、宽33.5厘米、厚6厘米。表面只有“胡子寿印”“刘凤池印”即正副行长印章和蒙汉文的“五十万元”面额。
其三,长46厘米、宽37.5厘米、厚7厘米。表面与图一类似,也有三个图案。当时人们在观察议论中发现,图一与图三的图案结构恰巧形成互补状态,继而从图三与图一分别排列着的三个图案的间距分析看,这是依据不同的颜色内容彼此套印所需。
从印钞版刻制的内容面额数字分析看,这只是当年三个面额印版中的一套。以上三块石制印钞版表面都十分平整且光滑如镜,用手抚摸感觉很细腻,仿佛细腻的磨刀石一般。其表面颜色时常因光线不同而不同,但是大致为淡绿浅灰泛白色,偶然间给人一种不掺杂沙子的水泥凝固块儿的感觉。侧面则较之表面粗糙得很,而且手感也不如抚摸表面时那样细腻。时隔几十年,印钞版上的油墨颜色已经消退很多,但是行长和副行长印章的红色油墨在前些年仍依稀可见。
我曾从知晓情况的老处获悉,当年内蒙古人民银行还没有电动印刷机,使用的都是手摇印刷机。将石制印钞版固定在印刷支架上,然后由人用手摇动设备赋予动力,另外再由人手工输送涂抹有药液油墨的纸张,每次印刷20大张,就得重新抹油、续纸。当时每次制版印刷2000次就达到磨损的极限了,必须停下来把版面磨平,再度刻制一次新的版面,然后重复上述工序,直至达到印制的数量要求。
此外,当时票面的冠字号都是印刷之后用打号机手工打印的。再经过切割、清点、扎捆、包装、入库等几道工序,才算完成了印制工作。
从1994年开始,兴安盟人民银行货币陈列室接待了无数的各地钱币研究专家学者、业余爱好者等众多参观者来访。每当参观者看到石制印钞版的时候,都会饶有兴致地多方打探和追寻其中的奥妙。偶然遇到当年的知情者,便会详细的介绍一番自己亲历或早期听说过的有关石制印钞版的故事传说。笔者因为曾经在钱币学会秘书处工作,业余专注钱币研究,曾发表过一些钱币研究文章,因此对众人的议论多有倾听,时而记录在心。只是由于当时都是口头讲述,况且讲述者大都年老体弱记忆力减退,口齿表述不尽清晰,跟着时间的远去,一些说法也不尽一致,因此只能视为传说来记载留存。
2014年,时任内蒙古自治区钱币学会秘书长莅临兴安盟考察调研期间,我曾参与陪同并一起走访查阅过兴安盟、科右前旗和乌兰浩特市档案局的一些历史资料。据此,我对这一“传说”凭借回忆整理,补充了一些数据资料,使之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了传说的历史真实性。
据查证有关联的资料得知,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布成立后,在中国的领导下,蒙东地区各项事业逐步规范。1948年6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发布布告称:“将内蒙银行停止业务,重新组织内蒙古人民银行,发行新的货币,命从即日起开始新的业务。”据考证,石制印钞版上刻有的行长印章与签名中的“胡子寿”,当时的职务是内蒙自治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兼内蒙古人民银行行长,由此能够看出当时的内蒙古人民银行应该隶属于政府财政部门。
内蒙古人民银行总行设在王爷庙(乌兰浩特市),海拉尔设分行,扎兰屯、扎赉特旗、突泉县等设支行。新货币发行以后,当时的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新蒙币”,此前的所有旧币一律退出市场流通,赋予新货币“公私通用”职能,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市场日趋繁荣兴旺,公私贸易额度慢慢的变大。1949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是:巩固三年来已经取得的成绩,接着来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事业;全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与合作事业;循着内蒙古经济建设的需要与经济发展特点,发展工业,从发展中积累资金。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蒙东地区经济情况日趋好转。为了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减少商品交换活动中对大额现金的依赖,确保结算活动安全便捷,内蒙古人民银行于1949年陆续发行了2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银行本票。银行本票成为“内蒙新钞”的“替身”,也成了那一段历史的见证。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