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企业的“仿造”迷路
许多亚洲国家像日本、韩国甚至是我国的台湾地区在其装备制造工业发展之初都是和中国大陆一样走的是一条仿造、学习的道路,但为什么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们却实现了创新、品牌的升华,而中国却走向了“山寨”更多的企业还依然徘徊在仿造迷路上呢?
当改革开放新风吹开中国紧逼了半个世纪的国门,经济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对于许多初创的企业,财富的到来是那么的简单和快速,一夜暴富变得触手可及。于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许多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北京嘉和顶新科贸有限公司的赵耀总经理。谈及这样的一个问题,他认为仿造这个事情在中国有长的历史,不光是中国存在仿造、学习的现象,日本企业之间也在仿造,比如说利优比的某款设备卖得很好,有些小的厂家也会模仿。其实企业间的仿造并没什么问题,在设备制造产业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决定于:管理、材料两个方面,学会了简单的仿造,但是材料、工艺跟不上,就算是仿造又能生产出怎样的产品呢?
“机器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机器对材料的要求非常的严格,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有时候也替国内厂家着急,在机械制造领域我觉得和其他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简单仿造还不一样。”赵耀讲到。在机械制造业企业能仿造的只能是皮毛,要想生产出同等质量水平的产品需要的时间和耐心。而这恰恰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
“比如我们最近推出了一款新机器,我们在从试制到推出历经了3年,并免费在中国客户那使用了一年进行了几千万的试印,在09年在工厂试车一年,直到现在才向欧洲、美国提供产品,现在已经有了订单”赵耀总经理向笔者介绍了利优比的设备从研发到投入市场所必须经历的时间考验。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国内有多少企业能耐得住呢?许多中国厂商过于急功近利,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投入了产品以后就想马上产出,但是设备制造产业慢工才能出细活,德国人的严谨和细致让他们拥有了海德堡曼罗兰、高宝这样的优秀企业。“过于急功近利是很难成功的,再加上原材料的不过关,轴承、基础件和工艺没掌握好的时候就投入市场了”赵耀总经理所说的实际正是国内设备制造产业落后的结症所在。
笔者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计划的时候,要给那些发展好的,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其实现在国内已经涌现出慢慢的变多富有创新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但我们应该为诞生更多这样的企业培养适合生长的土壤,约束他们的成长之路,避免他们走偏走歪。另一方面,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的是有个长久稳定的发展的策略,不能频繁发生明显的变化,更不能外行管理。赵耀总经理告诉慧聪印刷网:“利优比现在印刷机本部长就是在印刷厂干了一辈子的,原来是设计部的本部长,他从设计到生产都非常在行。所以决不能外行来干涉制造本身的规律。”
对于中国的企业,仿造并没什么不可,但如果仅仅是仿造就容易走入公司发展的迷路。仿造只能是一个开始而最终他必须通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