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注意啦不要一不小心掉入陷阱了!
印刷企业在稳定经营的同时,一定要时刻避免进入市场发展的误区。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这样或是那样的误区的存在。本期微信,小编特意为您解析印刷企业经营过程中亦或是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注意的一些“陷阱”。
近年,由于工业4.0时代的到来,包装印刷行业发展也开始热闹起来,大数据研究、利用成为各行各业热议话题,而包装印刷行业吵得最热的词就是:“数据印刷”、“数字化印刷”等,各行业成功企业的实践中,展现了大数据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殊不知,企业运用大数据还存在三大误区,一定要了解。
误区一、大数据技术会自行识别商机。危险:尽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但这种投资所产生的回报非常有限;误区二、掌握的数据越多,自动产生的价值也越多。危险:对于未经证实的数据来源过度投资,忽略了那些有价值的、接近真相的数据来源;误区三、好的数据科学家会为你发现价值。危险:现有组织还没做好实现数据价值的准备。所以,企业在投资大数据之前一定要确保企业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去投资大数据。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公司拓展国际市场。”能确定地说,互联网是近10年来对我们生产生活改造最彻底的工具,没有之一。但是传统印刷行业进军“互联网+”存在几个典型误区,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误区1.本末倒置,忽视了行业本质。随着“互联网+”的火热,传统企业都在争相尝试拥抱互联网。然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应当注意,传统企业的转型始终应当回归到产品与服务本身,不能够本末倒置。
误区2.非你即我,误以为“互联网+”是零和游戏。印刷行业拥抱“互联网+”需要扎实的内功,消除融合间隙,否则恐怕只会画蛇添足,自乱阵脚。
误区3.理解浅薄:误以为“互联网+”就是做个网站、开个微信。“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在传统行业加上一点互联网营销手法,如果视野、思维、技术和业务流程还是停留在过去,那不但不能引领行业发展,而且会失去发展机会。
误区一:数码印刷机就是简单的数码化过程。由于数码印刷过程是从计算机直接印刷或打印到纸张上Computer-to-Paper,所以要求数码印刷机应具备拼版、校正、装订等全过程的自动化功能。因此系统的软件功能至关重要。
误区二:数码印刷机的印刷质量尽管由于机械结构、使用耗材不一样而导致数码印刷的质量目前暂时还不能和传统印刷完全看齐。但目前各厂商推出的数码印刷机已能满足高档印刷的需求,并且还在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误区三:成本高。潜意识里,数码印刷的成本要远高于传统印刷方式,这也是阻碍数码印刷大发展的重要的条件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用户的增多、技术的成熟,数码印刷机的整体价格水平已会降低。这也使得数码印刷的工价得到控制,促使更多客户去接受数码印刷。
误区四:产品不能被长期保留。已有实验证实,这一问题已不存在,数码印刷品的颜色耐久性已不成问题。
从近年来的行业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包装印刷的确表现出比书报刊等出版物印刷更高的上涨的速度,在印刷总产值中的比例逐步的提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书刊印刷企业向包装印刷的迈进慢慢的变成了大势所趋?包装印刷能否成为帮助书刊印刷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蓝海”?答案是未必尽然。
误区一:整体向上的市场意味着一切向好。整体向上只是行业大势,而企业置身的真实市场环境却是复杂多变的。在决心进入包装印刷市场之前,书刊印刷企业在以下三点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首先,整体向上并不代表没有波折。其次,整体向上并不代表齐头并进。再次,整体向上并不意味着竞争温和。
误区二:包装印刷利润率更高。初看上去,北京书刊印刷与包装印刷的利润率确实相差悬殊,然而这只是表象。与相对均衡的书刊印刷市场相比,包装印刷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极分化、苦乐不均。不过这些高利润的细分市场恰恰也是技术、营销门槛最高的领域,大部分转型而来的企业通常都不具备抢占这些利润高地的技术积累和业务资源。
误区三:包装印刷业务更易实现高增长。很多初入包装印刷市场的书刊印刷企业可能会出现一种感觉,包装印刷业务真的比书刊印刷业务更容易实现高增长,并以此证明当初转型决策的正确性。但这种感觉可能有扎实的基础,也有一定的可能只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
我们平常所谓的“淡旺季”,是以业务量的大小、生产经营工作的繁忙程度来区分。其实,这样的区分有极大的片面性。印刷企业如何“赢”在淡季,显得很重要。要谨防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全员减薪。所有岗位在旺季敞开肚皮“分光吃净”,淡季全部“忍饥挨饿”,都是不可取的。对管理技术骨干不给予待遇上的适当倾斜,势必会挫伤各部门在淡季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导致人才流失。误区二:大裁员。持续发展的企业要熟练的员工队伍,人力资源的贡献要远大于资本的贡献。一到淡季就大量裁员的做法,会加大员工的流动性,带来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管理的间断,甚至是企业品牌度的下降,造成的无形损失可能会比裁员省下来的钱要多得多。误区三:团队懈怠。业务人员长时间的懒散也有可能失去一些接洽、签单的机会。误区四:淡季旺做。适度的“淡季旺做”心态和举措,将有利于提高淡季业务量。但如果无视规律,透支资源,既牺牲眼前效益,也带不来长期利益,只为做大单子而一味地追求所谓“淡季旺做”效应,对企业、行业将会是一种伤害。
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进入发展的误区,这就告诫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